创作声明:本故事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创作,但人物、对话及部分情节为艺术加工产物(包含虚构创作部分)。非完全写实历史记录,特此说明!
1994年2月,上海。89岁的陈云收到一封信,寄信人让他心头巨震。林晓霖,林彪的大女儿。这个名字,二十多年没出现过了。信封上工整的字迹写着"陈伯伯亲启"。
01那天下午阳光正好,陈云正在上海的家中看报纸。秘书轻轻敲门进来,手里拿着一封加急信。"陈老,刚收到的。"陈云接过信封,看到寄信人名字时手停了一下。林晓霖,这孩子怎么突然给他写信了?这些年林家人很少主动联系他们这些老战友。有什么难处也都自己扛着,从不麻烦别人。今天这是遇到什么事了?02陈云拆开信封,戴上老花镜仔细看。信纸折得整整齐齐,字迹工整。开头几句话就让他眉头紧皱。"陈伯伯,多年没打扰您了,实在有两件事不得不请您帮忙。"这孩子从小就懂事,不是天大的事绝不会来求他。陈云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。"第一件事,希望您帮忙推动编写第四野战军战史。"看到这句话,陈云心里猛地一沉。第四野战军,这五个字份量太重了。03当年从东北打到海南岛,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,哪一仗不是拼死拼活打下来的?可现在呢,一野二野三野的战史都出版了,就四野还是空白一片。就因为林彪犯了错,整支队伍的功劳就要被埋没?陈云放下信纸,走到窗边。楼下梧桐叶正绿,像极了当年东北的白桦林。那时候他们多年轻,为了新中国在黑土地上拼命。四野这支铁军,从十几万人发展到一百多万,靠的不光是会打仗,还要有强大的后勤。当年他在东北局当副书记,专管财政经济,为了让前线将士吃饱穿暖没少费心。每次听到胜利消息,心里比谁都高兴。04林彪虽然后来出了大问题,但解放战争时期确实是个能打仗的指挥官。辽沈战役全歼国民党47万人,平津战役又歼灭改编52万人,这都是实打实的战绩。就因为一个人的问题,这些辉煌就要被抹掉?那些牺牲的战士,那些立功的将领,就要被遗忘?陈云想起那些老战友。洪学智,当年六纵司令员,后来朝鲜战场又立大功,现在81岁了身体还算硬朗。萧劲光,海军司令员,四野出身,为新中国海军建设操碎了心。还有黄克诚、谭政、刘亚楼,哪个不是共和国功臣?就因为林彪的事,他们的光辉历史就要被忘掉?05信上林晓霖的字写得很认真,字里行间透着股韧劲。"我知道因为父亲的原因,很多人不愿提四野的事。可陈伯伯,四野不是我父亲一个人的四野,是几十万将士一起打出来的。"这话说到陈云心坎上了。四野确实不是林彪一个人的,是所有四野将士的。陈云想起东北那些日日夜夜,想起那些为理想牺牲的年轻生命。他们有什么错?他们的英勇事迹为什么不能让后人知道?手里的信纸微微发抖。陈云继续往下读,当看到第二个请求时,整个人都愣住了。06"第二件事,希望能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。"平津战役纪念馆!这几个字像闪电一样击中了陈云。平津战役,四野最辉煌的战役之一。天津城头的胜利旗帜,北平城的和平解放,都是四野将士用血汗换来的。可这么重要的战役,到现在竟然没有个像样的纪念馆。辽沈有纪念馆,淮海有纪念馆,连小规模战役都有纪念馆,凭什么平津没有?还不是因为这是四野打的!陈云猛地站起来。这不只是两个简单的请求,这是在为历史讨公道!那些在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,连个纪念的地方都没有。那些参战的老兵,想缅怀战友都没地方去。这说得过去吗?陈云眼中闪着激动的光。他明白了,这件事的意义太重大了。这不光是林晓霖的请求,也是千千万万四野将士的心声。他们在地下等了这么多年,就等着有人为他们说句公道话。想到这里,陈云再也坐不住了。他拿起电话,可手指刚按在号码上,突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...
07来人是陈云的秘书,急匆匆推门而入。"陈老,中央办公厅来电话,说有重要会议需要您参加。"陈云看了看手里的信,又看了看电话。这通电话必须要打,但现在看来得等会议结束了。他把信小心翼翼折好,放进抽屉锁上。林晓霖的请求太重要了,不能有半点疏忽。几个小时后会议结束,陈云第一件事就是拿起电话。08"洪学智同志吗?我陈云。""陈老,您好!有什么指示?"电话那头传来洪学智熟悉的声音。"现在方便说话吗?我有两件要紧事和你商量。"陈云声音很严肃。洪学智一听这语气立刻警觉起来。能让陈云这么郑重的事,绝不是小事。"您说,我听着。""电话里不方便详说,你能来上海一趟吗?越快越好。"洪学智没犹豫:"我马上安排,今天就过去。"09当天晚上洪学智就坐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。在飞机上他一直琢磨陈云要和他商量什么事。两人认识几十年了,从东北到全国解放再到建设新中国,陈云从来不轻易求人。这次这么着急要见面,肯定遇到重大问题了。飞机降落后洪学智直接打车赶到陈云家。陈云亲自开门,两位老战友紧紧握手。"学智,辛苦你了,这么快就赶过来。""陈老您别这么说,有事您直接吩咐就是。"坐下后陈云没客套,直接拿出林晓霖的信。"你先看看这个。"10洪学智接过信仔细读起来。看到是林彪女儿写的先愣了一下,然后继续往下看。读完第一个请求,洪学智手开始微微颤抖。读完第二个请求,眼眶湿润了。"四野的战史..."他声音有些哽咽。陈云静静看着他,知道这老战友心中的激动。"学智,你怎么看?"洪学智深吸口气:"陈老,这事意义太重大了。""是的。"陈云点头,"我想来想去,这事只有你来做最合适。"11接下来几个小时两位老人详细讨论具体方案。陈云说:"编四野战史需要大量史料和亲历者回忆。现在四野老同志在的不多了,必须抓紧时间。"洪学智点头:"我回去就开始联系老战友收集史料。""还有平津战役纪念馆,"陈云继续说,"这个意义更重大。一个战役连纪念馆都没有,怎么教育后人?""纪念馆建哪合适?"洪学智问。"我觉得天津比较合适。天津是攻坚战,四野将士用血肉打下来的。北平是和平解放,意义不一样。"洪学智表示赞同。两人越聊越投机,仿佛又回到当年东北并肩作战的时光。121994年3月,洪学智回到北京后立即开始行动。他首先给中央军委写了详细报告,阐述编写四野战史和建设平津战役纪念馆的重要意义。报告特别强调了四野在解放战争中的巨大贡献,以及恢复其历史地位的必要性。中央军委收到报告后高度重视,很快召开专门会议讨论。经过充分讨论,军委一致同意了洪学智的提议。1995年2月,中央正式批准成立四野战史编写领导小组,洪学智担任组长,陈云和彭真担任总顾问。消息传出后四野老战友们都激动不已。太多年了,他们终于等到这一天。13可让人遗憾的是,陈云没能看到工作完成就离开了人世。1995年4月10日,这位为四野恢复名誉而奔走的老人与世长辞。四野战史编写工作正式启动后洪学智全身心投入其中。他带领编写组同志走访全国各地四野老战士,收集大量珍贵史料。每次采访每份资料都让洪学智心潮澎湃。那些尘封多年的英雄事迹,那些被遗忘的战斗故事,一点点被挖掘出来。同时平津战役纪念馆筹建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。经过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将纪念馆建在天津。1996年1月平津战役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。1997年7月23日纪念馆建成开放,免费向公众开放。141998年10月,经过4年艰苦努力《第四野战军战史》正式出版。这部100多万字史书详细记录了四野从诞生到解放全国的光辉历程。书中既客观记述了林彪的军事才能和贡献,也不回避他后来犯下的错误。这正体现了史书实事求是的原则。出版发行那天洪学智拿着新鲜出炉的史书,第一时间来到陈云墓前。"陈老,四野战史出版了。"他轻声说,"您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。"微风吹过,仿佛陈云在天之灵在向他点头致意。15《第四野战军战史》出版后在军内外引起巨大反响。许多读者通过这部史书第一次全面了解四野光辉历程。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英雄事迹重新回到人们视野。平津战役纪念馆也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每年接待大量参观者。特别是那些四野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,终于有了缅怀先烈传承历史的地方。林晓霖也专程到纪念馆参观,看到父亲和四野将士事迹得到客观公正展示,流下激动眼泪。多少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。这不仅是为林彪正名,更是为千千万万四野将士正名。历史终于还给了他们应有的荣誉。
伍伍策略-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-国家允许配资的公司-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