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辈子都不想再听见榴莲两个字!”李先生一家五口在清迈机场安检口前狼吞虎咽的时候,绝对想不到这句气话真能变成往后好一阵子的心理阴影。
9月17号那天,这家人硬是在登机前最后的30分钟里,把11斤沉甸甸的猫山王榴莲全塞进了肚子,结果一上飞机,全家不管谁打嗝,都飘出冲鼻子的“生化武器”味,被周围乘客接连投诉,最后只能低着头装睡,尴尬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这事儿听着特像网上编的搞笑段子,可仔细琢磨琢磨,全是让人纳闷的漏洞:机场为啥不提前跟人说清楚规定?正常的托运渠道为啥走不通?非得逼着人把好好的水果吃出急诊病例的架势才甘心吗?
我特意去查了下国际民航的相关规定,榴莲不能带上飞机这事儿,早在1996年就白纸黑字写进《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》里了,根本不是什么临时冒出来的新规。
但清迈机场这波操作是真的让人看不懂,值机柜台那里安安静静的,半个提醒的字儿都没有,工作人员也半句不提,等旅客拿着行李兴冲冲走到安检口了,才突然冒出来人拦着不让过,这不就跟咱们去饭店吃饭,等菜全上齐了准备动筷子,服务员才慢悠悠过来说“本店禁止外带食物”一个套路吗?
更绝的是,现场别说什么“水果快递代办”的服务台了,连个能安心扔东西的垃圾桶都没给备着,合着给旅客就留了两个糟心的选择:要么当场表演一出“水果大胃王”,要么就把300块钱一斤买的猫山王榴莲直接扔了,怎么选都让人肉疼得慌。
说到这家人硬吃榴莲的危害,那简直是在用生命闯关啊。有医生后来特意算了笔明白账:11斤榴莲肉所含的热量,差不多有5500大卡,这相当于连着吃22碗白米饭的量,里面的糖分高得能让血糖仪直接爆表。
去年广州就有个小伙,空腹吃了四斤荔枝,结果直接被送进ICU抢救,原理跟这事儿其实一模一样,高糖水果突然这么大量下肚,咱们的身体就像被塞爆的快递柜,消化酶根本来不及分解这么多“负担”,不出问题才怪。
最惨的是李先生家的小女儿,才上小学的年纪,刚下飞机就吐了两次,小脸煞白煞白的,这哪是旅游返程啊,根本就是一场肠胃道的“大逃杀”。
其实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操作,在机场早就不是新鲜事儿了。2019年的时候,浦东机场就有个旅客,因为带的山竹不能上飞机,当场站在安检口啃完了5斤,结果舌头被水果里的鞣酸麻得半天说不出话;
还有去年曼谷飞杭州的航班上,有个大妈为了带榴莲登机,偷偷把榴莲藏在羽绒服里过安检,没成想榴莲在衣服里熟透了,一上飞机那股味全散了出来,整个机舱臭得跟垃圾场似的,最后航班还延误了两小时专门通风散味。
这些看着特魔幻的事儿背后,暴露的全是机场服务的人性化缺失,明明知道榴莲是东南亚旅行的必买品,多少游客都得带点回去给家人尝尝,那为啥不能在值机大厅显眼的地方,摆个“水果托运须知”的电子屏?或者学学人家新加坡机场,直接搞个“榴莲快递专柜”,旅客扫码下单就能把水果寄回家,多省心省力啊。
更值得琢磨的是旅客这头的心理。李先生事后自己也挺后悔,说一开始是“觉得托运太贵,想省点钱”,可我去查了清迈机场的官网,2公斤水果的托运价格也就150泰铢,换算成人民币才30块钱左右。
为了省这点钱,全家吃到反胃烧心,这本质上跟那些老太太为了抢超市免费鸡蛋挤得骨折一个逻辑,不是人天生就抠门,是这服务流程硬生生把人逼成了“算计模式”。
就像超市总爱把临期的酸奶藏在货架最里面,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;机场也把托运规则写得跟法律条文似的绕,全是专业术语,普通人要是没吃过亏,根本发现不了这些隐藏的“小陷阱”。
这事儿在网上发酵后,网友直接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:一边骂旅客“贪小便宜吃大亏,纯属活该”,另一边怼机场“管理太死板,一点不人性化”。
要我说啊,两边都没抓住重点,泰国旅游局有数据显示,中国游客每年在泰国花在水果上的钱就有400亿泰铢,其中榴莲占了足足三成。
既然明知道这是旅客的刚需,航空公司与其在安检口严防死守,跟旅客“斗智斗勇”,不如干脆开发个“水果机票套餐”:旅客买够一定金额的水果,就免费提供冷链托运服务,这不既赚了钱,又避免了客舱变成“毒气室”,还能给游客留个好印象吗?
#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#
现在倒好,李先生一家吃榴莲的视频在抖音上播放量都破千万了,这简直是给全球观众做了个“泰国榴莲劝退广告”,多不划算啊。说到底啊,现代航空业都能把人送上太空了,却偏偏解决不了一颗榴莲的运输问题,这实在说不过去。
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,我建议机场干脆开个“水果急救室”:配个电子秤明码标价,吃不完的榴莲现场切块抽真空打包,再提供代办托运或者快递的服务,总比让旅客蹲在安检口,啃得满手黏液、满脸狼狈强吧?毕竟旅游的本质是为了享受,是为了留下开心的回忆,不是让成年人为了口吃的,当着一堆陌生人的面弄得像考试作弊一样难堪。
伍伍策略-合法的股票配资平台-国家允许配资的公司-散户如何给股票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